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更是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门诊诊室关停,急诊人时刻备战,把防疫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在这个忙碌的春节里,他们排查发热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成了疫情里的“前哨兵”。
科室主任带头冲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迅速拉响战斗警报,全院医护人员放弃休假,严阵以待。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南北院区急诊科主任更是勇担当、打头阵,在疫情防控一线倾情奉献。
急重症二科主任张念清在医院连续作战一个多月,从大年二十九迄今没有回过家。作为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小组成员,张念清必须时刻待命。张念清说:“疫情发生后,我每天晚上都会接到会诊电话,忙碌的工作使我必须住在医院。”张念清的爱人夏冰是治未病中心中医师,同为医务人员的她已赴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区实施中医援助。夫妻二人每天抽空通话,彼此鼓励对方早日达成使命,与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团聚。
急诊一科主任晁卫红是一名老兵。晁卫红因非典期间工作突出,荣获南昌市政府颁发的抗击非典先进个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晁卫红再次挺身而出。由于急诊科医生被抽调至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为满足急诊科医生排班需求,临近退休的晁卫红主动和年轻医生一起导晚班。不仅如此,作为江西省名中医,晁卫红既要顾全医院急诊科的工作,也要承担省内其他地市的疫情防控指导工作。疫情发生后,她先后2次受命前往九江、抚州等地市的新冠肺炎定点治疗医院进行中医治疗指导,归来后又全身心投入医院防控工作当中。
在张念清和晁卫红的带领下,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均踊跃迎战,或加入发热门诊排班,或奔赴湖北援助。但无论是赴鄂支援还是留院坚守,他们均做到守土有责,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懈奋斗!
尽心救治每一位患者
春节期间,医院门诊停诊,普通患者便涌入了急诊科。面对求治的普通患者,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普通患者的医治,给他们安全感。
近日,李女士因患毛囊炎走进了急诊科大门。李女士自述,其实年前毛囊炎就已发作,但自己想扛一扛,结果越拖越严重,到了年后疫情形势很严峻,又不敢出门医治。晁卫红介绍,李女士前后扛了近一个月,最后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迫不得已才来求治。晁卫红仔细询问李女士有无其他不适和湖北旅居史,经核查排除后,为她进行诊治。经过一周治疗后,李女士痊愈。
71岁的王大爷因不慎摔伤致股骨颈骨折,被家人送往急诊二科。就诊时,因王大爷胸部CT片显示其肺部有病变,急诊科医生立即请张念清会诊。张念清了解到,患者由于生活不能自理,以卧床为主,所以考虑为坠积性肺炎,故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遂将患者收入骨科继续住院治疗。
张念清说:“许多患者以为疫情期间门诊停诊,在急诊科也得不到医生的重视。当他们到医院来了以后,发现医生依旧精心为他们治疗,所以患者治愈后都很开心。”部分患者表示,待疫情过去,要送锦旗给急诊科医生,以表心中谢意,但均被宛然拒绝。
疫情期间,医院虽呼吁大家除急危重症外尽量避免就医,但患者登门后,急诊科医生仍尽心医治,因为救治每一位患者,为他们驱逐病痛,本就是医者的初衷和使命。
用心守住医院大门
疫情发生后,医院关闭其他入口,患者及家属统一从急诊科进入。所以,急诊科承担起了更多“保卫”医院、守住医院大门的职责。自推行电子通信证后,医院急诊科门口每天都有温情的小故事发生。
南昌市疫情电子通行证上线后,进医院必须出示电子通行证,而许多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就诊成了一道难题。急诊一科护士长杜文娟介绍,近日,一位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奶奶因为家中的药吃完了,要继续开药服用,但由于她没有手机,身边也没有亲人陪同,所以一时间无法进医院。焦灼之时,急诊科护士接过老奶奶的医保卡,询问她要开什么药,记好后,护士让奶奶在门口耐心等待,开好药后再送到门口。老人接过药后连声感谢。
除为患者解决就诊难题外,生活上的难题,急诊科医护人员也会尽力解决。疫情期间,医院住院患者只能单人陪护,所以其他家属送饭时不能进医院大门。为让患者能够吃上饭,急诊科护士会先把饭接过,随后设法将饭菜送到患者手中。急重症二科护士长周婕说:“设电子通行证不光是守住医院的大门,也是守住大家的健康之门,虽然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医护人员用心做得更周到一点,病毒才会退去得更快一些。”
疫情期间,急诊科医护人员面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排查疫情的双重考验,他们无一人后退,全员坚守。因为,在急诊人眼中,这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丁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