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湖区总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群团工作的政治方向,努力适应社会变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途径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工会参与社区治理新路子。
一是深化工会改革,搭建工会在社区治理中的阵地。为了让社区配套设施、有效服务跟上社区数量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2018年,区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牵头起草了《西湖区总工会改革方案》等文件,并于2018年8月1日审议并通过区委十二届37次常委会议,印发执行。区总工会迅速落实区委要求,在大力推进工会自我革新的同时,主动融入全区社区治理,不断推动工会改革成果向社区延伸,联合相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奋力建设工会社区服务阵地,努力提高社区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是在农民工(散工)集聚的丁公路街道恒茂华城社区和龙河物流大市场打造了2家“散工超市”,为辖区农民工(散工)提供入会服务、法律援助、用工介绍、追欠讨薪、入学入托等一站式服务;二是打造了全省首批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群,在城区累计设立了20个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其中综合“爱心驿站”2个,环卫工人17个,出租车司机1个),有效解决了环卫工人、快递员、出租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长期面临的饮水难、热饭难、休息难、如厕难的“四难”问题;三是在喜盈门广场、广润门社区等城区人流量大的区域为女职工建成5个“爱心妈咪”小屋,给“背奶”女职工提供温馨、人性化服务。2018年以来,累计服务职工和社区群众1.2万余人次,搭建起了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阵地,让社区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家”的存在和“家”的温暖。
二是创新组织形式,聚合工会在社区治理中的力量。为了进一步凝聚社区职工群众,通过工会组织更多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区总工会结合区域实际、立足基层特性,充分依托党建组织优势,探索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在全区全面推行了“点线面网楼园”六维建会模式(即“点”有企业带、“线”有行业牵、“面”有社区联、“网”有市场管、“楼”有物业统、“园”有产业推),以社区(村)工会为面,不断优化社区(村)工会组织形式,重点推动了152个社区(村)工会工作委员会向联合工会过渡,将所辖不符合独立建会条件的小微企业逐步纳入到了社区(村)联合工会管理,共吸纳小微企业775家、发展会员2925人;全面落实省总《六类基层工会建设参考标准(试行)》,以建设“六有”工会为基础,以实现“六好”工会为目标,突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在全区社区工会扎实开展“建家、强家、暖家”专项行动和“6123”工程,不断增强社区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精心打造了一批如南浦街道象山社区和里洲慢生活街区、朝农街道隆泰苑社区、南站街道铁三东社区等省市级优秀工会、社区邻里中心职工之家示范点,使社区工会真正成为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依托社区工会,深入开展“九大员”集中入会行动,全区近2000名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送餐员、房产中介员、保安保洁员就近加入了社区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不同职业的职工群众吸纳到工会组织中,凝聚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力量。
三是丰富文体活动,延伸工会在社区治理中的触角。文化是社区共同体意识构建的精神纽带,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丰富社区职工群众文化体育生活,区总工会在全区联合区教科体局、区民政局等部门先后举办登山、摄影、大合唱、篮球赛和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承办全市庆“五一”慰问演出、组队勇夺全市第八届工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免费放映电影、送书送报等社区教育、社区宣传与社区文化活动,大力开展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文化建设工程,联合打造了18个“职工书屋”、“东西南北中”五大职工文体活动场所(即东部广南小学、南部朝阳小学、西部桃花小学、北部珠市小学、中部站前路小学),全面辐射各大社区职工群众;同时,区总工会指导社区工会充分发挥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以“职工之家”为阵地,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和“职工文化艺术节”,如系马桩街道骆家花园社区联合工会组织开展建功立业演讲比赛和技能竞赛,西湖街道孺子路社区联合工会举办群众性摄影系列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社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把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触角,通过文体活动的途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延伸到社区治理和发展的每个角落。
四是做实维权服务,凸显工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工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核心内涵可提炼为“矛盾不出企、维权不缺席、服务不缺位”。在参与社区治理中,区总工会以新时代“枫桥经验”理念为引领,始终聚焦主责主业,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履行,体现在每一个、每一项社区工会工作中,使工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区总工会积极推进社区工会属地化管理,依托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街道(镇)工会帮扶窗口和社区(村)工会服务站三级网络,加强项目化推动、社会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多渠道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四季送”和互助保障、医疗救助、创业创新、精准扶贫等西湖品牌帮扶服务活动,职工互助保障累计赔付33.9万元减轻26名意外、大病社区职工医疗负担,贴息50.4万元支持社区职工和民营企业依托“洪工贷”项目创新创业,帮助114户建档困难职工基本实现解困脱困目标;与朗秋律师事务所建立常年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开展法律咨询、维权帮扶、倾听诉求等贴心服务工作,累计帮助82名农民工清欠工资252.6万元;建立社区(村)区域性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四位一体”的社会化维权体系,做群众诉求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化解人和第一帮扶人,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工会组织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中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