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血脉 赓续红色基因 暑期劳模工匠研学活动走进江西非遗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5-08-06 浏览量:7

蝉鸣入耳、骄阳似火的季节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游正式开启。7月27日,来自经开区各行业职工子女、劳模工匠60余人组成的研学团一起走进江西非遗文化馆,共同探寻非遗技艺的千年密码,在指尖脉络与匠心的碰撞中,让“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工匠精神与非遗文化同频共振。

研学团出发前,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邓闵校长特别为本期暑期托育的小学生们现场普及了“基孔肯雅热”病毒相关知识,传染病科普和预防知识小课堂,告诉孩子们要清积水、防蚊咬、做防护,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此外还重点提示了暑期防溺水知识点,告诉学生们守护健康,平安生活。

在研学途中,邓闵校长给小学生们讲述了关于毛主席在瑞金沙洲坝关心群众吃水难,带领军民齐心协力挖“红井”的故事。邓校长用鲜活的语言生动还原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孩子们纷纷与之互动,并齐声道:“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在非遗文化馆内,讲解员和非遗传承匠人带领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了赣鄱大地的非遗瑰宝。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中国象形文字“国家”二字,让孩子们明白有国才有家的含义。非遗文化依次从巧夺天工的景德镇陶瓷烧制技艺,到韵律悠扬的赣南采茶戏;从一裁一剪勾勒岁月的瑞昌剪纸,到蕴含千年智慧的榫卯,从婺源徽三雕的刀工,到文港笔墨纸砚的底蕴......非遗传承人刘师傅向学生们细述了傩面具、油纸伞、竹篾、舞龙等的来由和技艺,并邀请劳模和学生代表上手体验编制竹篾,体验了古代投壶文化的内涵,化身舞龙队的灵魂,体验“小小传承人”的魅力。孩子们惊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坚守与传承,领略到非遗技艺中“工匠精神”的共通之处,更深层认识到保护与传承的责任。

此次研学活动,劳模和孩子们领略了非遗魅力,近距离触摸非遗温度。将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思政课堂和非遗文化相融合,引领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和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让千年文脉与不朽精神在孩子们心中交汇,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深深扎根!

江西省南昌市总工会 赣ICP备2025061944号-1

电话:0791-83868027 邮箱:ncghwlzx@163.com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会展路29号 邮编:330038